從帝冠樣式看台灣        

  

從文章理解帝冠樣式

    帝冠樣式就其背後意涵而論,乃在於形塑日本的現代化意象,背後試圖讓其他國家以追尋現代化的心態將日本文化殖民他國。權力的展現對帝冠建築樣式而言成了最重要的訴求,非一般的追尋傳統樣式的現代性自省訴求;元素分明,日式與西式明確,不同於折衷主義的混雜。以現在的認知來說,民族強烈認同感,將民族文化推向國際型塑出不同西方的文化體展現,這兩點可以說是帝冠樣式最主要的成因與提問。

台灣的軍國主義精神建築?

    台灣多年來欲求將本土文化推向國際性,不論在外交或是文化產業交流都試圖把台灣行銷,我們可以將這件事情理解為變相的文化殖民,相同的提問「何種建築樣式足以發揚台灣現代國家興隆的精神?」「公共建築如何表現國家象徵?」依然需要提問。背後所干涉的問題有二:一、何種建築以代表台灣(民族主體自明性)?二、台灣對於現代化的看法何在(獨立思考性)?觀看日本帝冠樣式很明確的有其背後獨立思維,對於西方古典的運用在於取用其優勢以補自我之不足,這是獨立思考的判斷能力;另一方面,日本有其共同民族認知的根源,足以代表日本優秀精神的日本宮殿樣式自然被加以取用。民族認同和獨立思考能力卻成為台灣發揚文化中的遲遲無法解答的問題。

    當我們談論那一種建築樣式可以代表台灣重要的精神象徵時,我試圖找一個明確的結果。早期台灣現代化大量宮殿樣式的植入乃是建立於根生大陸的主體認同,中國宮殿樣式的壯麗貴氣在台灣這塊土地的發展上似乎不曾存有過,宮殿建築對現在的台灣而言似乎是不具有認同性。當追訴在台灣最久的文化體系反而是南島民族一脈的原住民,對大量儒漢文化為基的我們似乎脫離的更加遙遠。台灣大量漢人再台五百多年的歷史最為神聖的象徵反而是傳統的官方燕尾建築,不論在廟宇或是衙門似乎都象徵的崇高的精神象徵,但追究下又比宮殿樣式矮弱化只是在突顯附屬及次要意味濃,如此看來只有馬背式民居勉強為多數人所接受了,至少象徵以人民為基準的民主精神意涵。

    第二個問題是獨立思考性,台灣應該如何取決外來文化的優勢?這關乎科技的發展。帝冠樣式選擇了西方基座以及牆身,試圖展現其國家的永恆性、穩重感,透過西式的美學反應兩者堅若磐石的呈現。在台灣移植大量歐美現代化建築中那些東西是可以學習且利用?是科技展現的時尚流線感(流動性似乎呈現不穩定)?還是鋼骨模組的大樓結構(玻璃帷幕象徵透明化、鋼骨象徵彈性可變動的美學觀)?所以看來玻璃為幕最能象徵台灣民主公開、透明、有彈性的象徵,二來又有時代的科技感展現外觀。所以我們試圖將馬背院落的意象和玻璃鋼骨結構結合,這就是台灣象徵民主和地域特色性的建築樣式?

真實的文化傳承與文化自主性

    前者方式其實似乎不能將文化優勢傳達也不能代表整體文化,背後更重要的我想莫過乎文化的認知以及認同。最實際的方式莫過乎自我能力省思與認同現在的自我。歷史的自我追溯了解不是在於緬懷回過去傳統,更大的意涵在於認清現在自我以確認自我定位。只有在確認自我定位上才能知道什麼是需要與不需要,才能有獨立思考能力自我刪選學習它者文化之優勢,也才知道如何在現有基礎上改善自我本體。地方環境與地方文化需求差異在刪選它者文化與自我文化傳承過程中,自然在未來得以衍生屬於地域地方性的建築文化特性以及地方地景,民族特色性自然衍生,又何須強求當下的地域樣式追尋。文章中提及伊東忠太以及關野貞的建築觀點,前者強調傳統延續進化,後者以現有現況為基準以前進,兩者觀點對我而前倘若共同結合發展我想才是找到屬於自己建築樣式的最佳方式,唯有自主並真實認識自我才能獲得屬於這塊土地上特有的文化。

    文中在講述帝冠樣式的發展與轉變,不也在於呈現當時的人尋求自我的最佳佐證,不論目的在於帝冠樣式的軍國主義殖民亦或如傳統樣式復興的對內自省性,重點不難看出歸納於了解自我,台灣文化傳承與發展看來仍有待時間上的考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inoco93311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